为了准确把握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交流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经验,谋划未来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战略,2018年10月12-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民办教育研究院和信阳学院主办、信阳学院承办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信阳)论坛于河南信阳隆重召开。
论坛主题为“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民进中央原副主席王佐书,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信阳市政府市长尚朝阳,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顾然,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宋争辉,信阳农林学院党委书记李水,扬州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费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阎凤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特聘长江学者程天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青年长江学者周海涛,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彭宇文,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莉莉,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一涛,广东、江苏、重庆、黑龙江等省、市厅(委)民办教育处主管领导,信阳学院全体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90余所高校的200多名领导和专家,以及有关学术刊物和媒体的朋友齐聚信阳,共襄盛会。
围绕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的规制与自治、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贡献及经验、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动力路径与对策、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探索新举措、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新时代加强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等主题,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内涵式民办高校的发展,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上。目前,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培养目标功利化、学科专业趋同化、教学方法刻板化、教学与科研失衡、教材建设滞后、教学管理机制落后等。为此,应细分定位和培养目标,推动学科体系优化,促进专业交叉融合,提高教材质量,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难有教学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却面临人才流失和专业发展等问题。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优化师资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教师科研水平;通过与公办高校结对子、开展国内外访学、提升教师待遇、开办幼儿园解决教师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完善契合教师效能提升的岗位培训制度。
为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国家出台了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体系不健全、办学违法违规行为多发等。为此,地方政府应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为民办教育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稳妥推进分类管理,健全举办激励机制,完善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制度,加大外部行政监管力度,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
民办高校的发展必须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因此,需要持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紧抓党支部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四有好老师”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组织意愿,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的外部监督,有效促进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
总之,本次论坛为教育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民办高教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等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围绕“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深入分析了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科学研判了新进展新形势新机遇,为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本书分为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索、分类管理探索与实践、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等4个专题,重点选录了29篇学者论文,基本反映了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
当然,民办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有一段比较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民办高校切实扎根办学实际、勇于改革创新,借助分类管理的政策优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推进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全球私立高等数育发展经验为参照,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内涵式发展。
本书是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海涛教授和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景安磊博士的提议和指导下,在信阳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杨高伟和黄茗湘同志的编辑和校对下共同完成,旨在为有志于开展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老师、同学、朋友提供参考,给大家带来新的观察、思考和启发。
由于本书作者来自于全国各地,有些文章是根据学者的主题报告进行整理写就,在编辑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
王北生、高云
2019年3月20日